惕的意思

弄清查询 > 新华字典 > 惕字的意思

【拼音】 【注音】ㄊ一ˋ

【部首】忄部 【部外笔画】8画 【总笔画】11画

【五笔】NJQR 【仓颉】PAPH 【郑码】UKRO 【四角】65535 【电码】1912 【区码】4472 【统一码】60D5

【规范编号】2443【汉字结构】左右结构

【五行属性】属火 【异字体】 𢞫 𢡕

字形结构

汉字部件:忄日勿

首尾分解:忄易(xinyi)

汉字组成:竖心旁加一个易

汉字笔顺:

汉字读写:点、点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撇、撇

惕编码/UNICODE

惕字UNICODE编码:U+60D5

惕字二进制: 0110000011010101

惕字十进制: 24789

惕字HEX编码:E68395

惕字UTF-8编码: E6 83 95

基本字义

tì(ㄊ一ˋ)

(一)、戒惧,小心谨慎:警惕。惕惧。惕惕。惕厉(心怀戒惧。亦作“惕砺”)。

(二)、疾速:“一日惕,一日留”。

基本词义

〈动〉

(一)、 (形声。从心,易声。本义:害怕,放心不下)

(二)、 同本义 [be on the alert against]

惕,惧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
惕,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夕惕若厉。——《易·乾》。郑注:“惧也。”

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:“惧也。”

无日不惕,岂敢忘职?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

行人皆怵惕。——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

愧惕惭惧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(三)、 又如:惕息(忧心戒惧,不敢喘息。形容恐惧到了极点);惕惕(忧心戒惧;忧劳);惕 虑(戒慎谋虑);惕心(心有所惧)

(四)、 忧伤 [distress;sad]

血去惕出。——《易·小畜》。虞注:“忧也。”

抱拙终身,以死谁惕。——柳宗元《乞巧文》

(五)、 又如:惕然(忧虑的样子);惕想(忧思)

词性变化

〈名〉

康熙字典

惕【 卯集上 】【 心部 】康熙筆画: 12画 部外筆画: 8画

〔古文〕惖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他歷切,音剔。《說文》敬也。从心易聲。

怵惕也。憂也,懼也。

《爾雅·釋訓》惕惕,愛也。郭註詩云,心焉惕惕。韓詩以爲悅人,故言愛也。

疾也。《吳語》一曰惕。《註》疾也。疾速之疾。

《說文》或作悐。《前漢·王商傳》無惕悐憂。《集韻》亦作𢡕𢞫。

叶汀藥切,音託。《揚子·太𤣥經》心惕惕,足金舄,不志溝壑,舄音削。

方言
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tit7 [梅县腔] tit7 [宝安腔] tit7 [客英字典] tit7 [台湾四县腔] tit7 [客语拼音字汇] tid5

⊙ 粤语:tik1

网络释义

惕,戒惧;惊慌不宁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怵惕思虑者则伤神。”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秋刺春分,病不已,令人惕然欲有所为,起而忘之。”《素问·阴阳脉解》:“闻木音则惕然而惊,钟鼓不为动。”

英文翻译

be cautious, careful, alert
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
惕【 卷十 】【 心部 】

敬也。从心易聲。悐,或从狄。他歴切〖注〗惖,古文。

(惕)敬也。从心。易聲。他歷切。十六部。

音韵参考

[ 上古音 ]:锡部透母,thyek
[ 广 韵 ]:他歷切,入23錫,ti,梗開四入青透
[ 平水韵 ]:入声十二锡
[ 唐 音 ]:tek
[ 国 语 ]:tì
[ 粤 语 ]:tik1

新华字典为您提供惕的意思,惕是什么意思,惕怎么读,惕字拼音,惕字读音,惕字笔画,惕念什么,部首为忄部,惕字的释义,惕注音,惕的五行属性,惕的吉凶寓意,惕的字形结构,惕的五笔,惕的异体字,惕的部首笔画,惕的康熙字典,惕的说文解字,惕的笔顺,惕字的解释,惕拼音,竖心旁加一个易读什么等惕字的详细释义。
弄清查询(nqcx.com) - 免费实用便民查询工具大全网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

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新华字典,汉语词典查询